教学分享文章 : 泄漏处理车什么时候用?五步判断 × 场景案例 × 安全SOP
进行泄漏处理之前需先确认泄漏物质为何! 若未知则需使用酸硷试纸进行测试后再使用相对应知围堵及吸附材料
1|泄漏处理车是什么?
泄漏处理车是一组机动式、模组化的外漏应变工具,通常含:
-
围堵:吸污条(灰/白)
-
吸附:吸油棉、通用型吸液垫、吸收颗粒
-
个防:护目镜、防化手套、一次性防护衣、口罩
-
警戒:三角锥/拉炼带、告示牌
-
后处理:污废袋、束带、标示贴(危害/日期/人员)与简式纪录表
目的:把「第一分钟的混乱」变成可复制的动作。
2|什么时候「一定要」启用泄漏处理车?(实务判断 6 点)
-
泄漏面积超过约30cm x 30cm或持续外渗中
-
性质不明(可能具腐蚀、可燃、或吸入危害)
-
已沿地面流动或逼近排水孔/门缝/沟槽
-
会影响生产安全(滑倒、触电、机台污染)
-
现场抹布/拖把不足以处理或越擦越扩散
-
运输装卸事故(栈板倾斜、桶/IBC 渗漏、容器破损)
任一项成立 → 立即推车到场并启动封锁。
3|五步标准流程(SOP)
Step 0|个防就绪:穿著防护衣、手套、护目镜;确认通风。
Step 1|封锁:拉警戒带与「暂勿进入」立牌,移除点火源。
Step 2|围堵:以吸污条(灰/白)环形包覆泄漏源与流动边界,先守住排水孔。
Step 3|吸附:将吸油棉/吸液垫(灰/白)覆盖於污面;大量时补充颗粒自外向内收敛。
Step 4|回收:饱和耗材投入耐漏污废袋,贴上标示(物质/日期/人员/重量)。
Step 5|清洁与复原:残膜去污、拖洗地面、复位标线;完成事故纪录与补库。
小提醒:吸附材料颜色以灰/白系为工业中性识别,利於相片稽核与现场辨识(避免蓝、黄混色造成物质错判)。
4|常见应用场域与触发情境
-
工厂/产线:切削油、液压油、冷却液滴漏;启用条件:地面已形成反光油膜或影响拖板车通行。
-
仓储/化学品间:桶装、IBC 接头渗漏;启用条件:靠近排水或消防通道。
-
实验室/中试区:溶剂/酸硷打翻;启用条件:具吸入或腐蚀危害。
-
运输与月台:卸货撞击、容器破损;启用条件:外漏扩散至动线或下水道。
-
户外设备/油槽区:保养泄滴、雨天带油水;启用条件:油水往外溢流。
5|不建议或须升级通报的情况
-
已发生火灾/爆燃前兆(闻到大量可燃气、LEL 警报)→ 优先撤离+消防
-
未知化学反应(冒烟、发热、变色)→ 升级 EHS/消防
-
大量毒性挥发(密闭空间、通风不足)→ 停止作业,配合呼吸防护或专业外援
6|平时准备与维护
-
月检:补齐吸污条、吸油棉、污废袋、标示贴;检查轮子与刹车。
-
定位:每个风险区至少 1 台,离地面 10–15 公尺可达。
-
演练:新进/外包人员纳入;1 年至少 1 次情境演练+照片存档。
-
文件:SOP 张贴於车内门板;事故纪录表随车附夹。
7|快速小抄(可做贴纸)
看到: 一滩液体+扩散 → 做: 封锁 → 围堵(灰/白吸污条)→ 吸附(灰/白吸油棉/吸液垫)→ 污废袋封口贴标 → 清洁复原 → 纪录补库。
8|常见问答(FAQ)
Q1:吸油棉跟吸污条颜色有差吗?
A:为避免混淆与利於稽核,建议灰/白系作为标准配色;不同材质仍以用途(油专用/通用/化学品)为主。
Q2:外漏不大也要推车吗?
A:只要会扩散、具危害或超过抹布量,就用推车,效率与安全都更好。
Q3:用过的吸收材怎么丢?
A:依公司与地方环保规范分类,贴标示再集中;含油/化学吸材多属事业废弃物,不得混入一般垃圾。
Q4:需要每区都放吗?
A:以风险密度配置;产线、化学仓、装卸点优先,并配合路径到达时间规划。
